国医大师裘沛然用来治疗心律不齐、心肌炎的经验方

〔配方〕
炙甘草30~45g,党参12~24g,生地30g(有时合用熟地30g),桂枝9~15g,阿胶9~15g,麦冬12~15g,麻仁10~12g,大枣7枚,生姜3~4.5g

〔加减〕
气虚甚者,党参易生晒参或西洋参;

胸闷,加丹参30g;

心悸怔忡,加龙牡、磁石;

睡眠不好,加远志、柏子仁、枣仁;

心律不齐,加苦参、黄连。

〔制法〕
上药根据病情配好后,水煎服。

每剂煎2次,药汤混合后分成2份。

〔用法〕
每日一剂,早晚分服。

〔功用〕
〔主治〕
心律不齐,或心肌炎,或各种心脏病

〔疗效〕
国医大师裘沛然用此方加减治疗心律不齐,或心肌炎,或各种心脏病,辄取良效,屡见不鲜,故十分推崇此方。

〔方解〕
本方是《伤寒论》治疗“心动悸、脉结代”的著名方剂,又名“复脉汤”。此方阴阳兼顾,动静结合,刚柔相济,为立方之楷模。《伤寒论》方称经典方,于此可见一斑。方中主药是三味——炙甘草、生地、桂枝。甘草养心气,生地益阴血,桂枝助心阳。气—血,阴—阳,皆兼顾及,且可互制互成。故三味剂量可加重。有报道,甘草30~60g,生地可用至250g,桂枝可达30g。但若有浮肿、便溏、脘腹胀泻者,生地、甘草剂量酌减。心动过速重加苦参,心动过缓可加附子。有报道用“三参汤”即苦参、丹参、党参治心律不齐,可参。也有用常山治心律不齐的报道,但常山有涌吐作用,服用后易产生胃肠道反应。

〔验案〕
蔡某,患心房颤动,胸闷、心悸半年。口服西药疗效不显,而求治于中医。诊时见患者面色苍白无华,胸闷短气,心悸怔忡,神疲乏力,纳食尚可,便调寐安。舌苔薄白,脉细而结代。辨治:痰浊、瘀血凝结胸部,胸阳失宣,气机闭阻,脉络不通,心神失宁。治拟温通心阳,化痰理气,活血通络。处方:炙甘草20g,川桂枝18g,干地黄30g,麦冬15g,阿胶9g(熔化后冲),仙灵脾15g,麻仁泥15g,党参30g,大丹参24g,煅龙骨齿各24g,牡蛎30g,川连12g。上方加减服药2个月左右,胸闷、心悸大有好转。来院复诊时胸闷、心悸基本消失,偶尔清晨起身有轻度胸闷出现,但瞬间可除。切脉察之,脉律亦齐。

〔出处〕
《海派中医内科丁甘仁流派系列丛书——裘沛然学术经验集》

添加新评论

  关于博主

有一点点强迫症,性格诡异,情绪复杂多变。 爱好健身、跑步,也喜欢听歌与阅读, 喜欢接触新鲜事物。 座右铭:活到老,学到老,生命在于运动!

  近期评论

要铭记在心: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。

生活远没有咖啡那么苦涩,关键是喝它的人怎么品味!每个人都喜欢和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,殊不知随心所欲根本不是生活。

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了,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。

不如意的时候不要尽往悲伤里钻,想想有笑声的日子吧。

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,评头论足只是无聊人的消遣,何必看得如临大敌。如果你不吃别人家的饭,就别太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