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氏“太和医室”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常效秘方
“太和医室”始创于清咸丰年间,由姚氏第一代先祖姚福年先生所创,被清廷赏封四品花翎,至今传承六代。
〔配方〕
党参10g,白术10g,黄芪15g,鸡内金10g,砂仁10g,建曲15g,川朴10g,山药15g,三七6g,延胡索15g,郁金15g,木香6g,白芍15g,甘草10g。
〔加减〕
无
〔制法〕
上面药材加水煎煮,每剂煎2次,药汤混合后分成2份。
〔用法〕
每日一剂。分2次饭后服用。
〔功用〕
疏肝导气,和胃消滞
〔主治〕
慢性胃炎
〔疗效〕
上方姚氏运用上百年,各随症加减疗效更佳。
〔方解〕
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,胃为五谷之海,善受纳且能消磨。今若胃有病,必少受纳而欠消磨,其用不能也。更以慢性之疾,反复发作,使气血生化乏源,一身精气不足。
方中先以香砂芳香行气,消胀除满,后以四君子补益中土,佐以鸡内金、建曲、川朴、山药以行胃气、消食滞。“脾胃第一仇家者,肝也”。木气横克,脾土受制,故生胃疾,畅肝柔肝则中土得养。故以白芍、甘草酸甘养阴,延胡索、郁金疏肝之气,使肝木畅达,自得生发,何犯于胃?更以三七活血定痛,和合中土。然胃炎者,中土必虚,腑气又以通为用,最忌滞气难化之物,若饮食生冷、黏滑油腻,常久治而少功,故当慎之。
〔验案〕
未提供
〔出处〕
《太和医案选》
Tags : 用法 , 药 , 黄芪 , 白术 , 胃炎 , 气血 , 疗效 , 脾胃 , 配方 , 肝 , 疏肝 , 胃 , 药材 , 山药 , 芳香 , 方 , 汤 , 出处 , 川朴 , 延胡索 , 饮食 , 医案 , 功用 , 发作 , 气 , 中土 , 受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