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兆林经方治疗口腔溃疡案例
一、胃肠实热型 —— 泻心汤
组成:
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
用法:
右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。
功效:
清热泻火,凉血止血
主治:
热盛或湿热口腔溃疡,溃疡局部色红肿,心烦不安,便干,舌红苔干黄或黄腻,脉数实者。
方证对应:
热盛或湿热所致口腔溃疡便干,舌红苔干黄或黄腻,脉数实者。
方义:
邪火内炽或湿热内蕴所致口腔溃疡。方中黄芩泻上焦火。黄连泻中焦火,大黄泻下焦火。所谓泻心即是泻火。
二、寒热错杂 —— 甘草泻心汤
原文:
狐惑之为病,状如伤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闭,卧起不安,蚀于喉为惑,蚀于阴为狐,不欲饮食,恶闻食臭,其面目乍赤、乍黑、乍白。蚀于上部则声喝,[一作嗄。]甘草泻心汤主之。
组成:
甘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
用法:
上七味,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功效:
清热利湿,杀虫解毒;补中和胃,消痞降逆。
主治:
狐惑病,身微热,常默默,神疲乏力,目不得闭,不欲饮食,干呕心烦,卧起不安,咽喉、口唇、眼睑溃破,声音嘶哑,或前后二阴溃破,苔黄滑腻,脉虚数。
方证对应:
咽喉、口唇、眼睑溃破,声音嘶哑,或前后二阴溃破,苔黄滑腻,脉虚数。
三、太阴虚寒 —— 理中汤
组成:
人参,干姜,白术,炙甘草各等分
用法:
右四味,捣筛为末,蜜和丸,如鸡黄大,以沸汤数合,和一丸,研碎,温服之。日三服,夜二服,腹中未热,益至三四丸,然不及汤。汤法,以四物,依两数切,用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功用:
温中祛寒,补气健脾。
主治:
脾胃虚寒口腔溃疡证。口腔溃疡, 脘腹绵绵作痛,喜温喜按,呕吐,大便稀溏,脘痞食少,畏寒肢冷,口不渴,舌淡苔白润,脉沉细或沉迟无力。
方证对应:
口腔溃疡伴腹泻腹痛,纳呆,舌淡苔白润,脉沉细或沉迟无力。
运用:
腹中痛喜按者:加人参为四两,补虚缓急
若腹中冷痛,手足不温:加干姜温中散寒;
自利腹痛者:加木香理气止痛;
脘腹胀痛:去甘草壅滞加枳实理气除痞;
蜷卧沉重,利不止:加附子。
渴者;倍白术健脾化湿,以输布津液。
食积:加焦三仙以消食化积。
四、少阴虚寒 —— 四逆汤
组成:
炙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生附子一枚 强人可大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
用法:
以水三煮取一升合,去滓分温再服。强人可大附子一枚,干姜三两。
功效:
温中祛寒,回阳救逆。
主治:
少阴寒化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伴腹泻,水泄,手脚冰凉,萎靡不振,脉搏微弱。
方证对应:
口腔溃疡伴下利清谷,四肢厥逆,脉微欲绝。
Tags : 用法 , 白术 , 大枣 , 溃疡 , 甘草 , 口腔 , 腹痛 , 黄芩 , 脾胃 , 止痛 , 干姜 , 等分 , 咽喉 , 解毒 , 功效 , 黄连 , 胃 , 止血 , 腹胀 , 胃肠